最新考證施氏本宗著姓名

最新考證施氏本宗著姓名
  魯隱公十一年即公元前七一二年冬,軌年已長,誤信羽父(又名公子翬)反譖隱公無意還政,請軌弒隱公,終於是年十一月壬辰日,由羽父派人弒殺隱公,立軌為魯君,是為魯桓公。魯桓公三年即公元前七○九年九月,娶齊國張氏。九年即公元前七○三年冬,曹太子聞樂奏而歎,魯大夫施父日:曹太子其有憂乎?非歎所也。則施父於魯桓公朝為大夫,春秋左傳記載甚明。

  至於施父受賜姓之傳說甚多,唯獨安徽省宿松系施氏宗譜記載:施父名尾生,為桓公大夫,桓公使之聘齊,施父先往朝周,周天子嘉之,遂賜姓施氏,蓋因字而姓也。此就魯桓公與齊聯姻,而使施父聘齊,加以印證,事必可微,故擇此說為宜。所謂周天子者乃周桓王也,桓王在位二十年,即至公元前七○○年而止,則施父受賜姓之年代,當在公元前七○八年與公元前七○○年之間,尤足可徽。亦即魯惠公死後,二十餘年之事,故稱魯惠公為鼻祖,施父為一世受,賜姓祖,此為施氏賜姓之由來也。

稽諸史書以證宗譜

一世: 施父公,名尾,又名尾生,或稱公子尾,施父其字也,乃魯惠公第三子,魯桓公朝為大夫,居曲阜,生施伯。
二世: 施伯公,居曲阜,魯莊公朝為大夫,時適管仲囚魯,齊告魯生致管仲,施伯日:齊欲得管仲,非殺之也,將用之,用之則為魯患,不如殺以其屍興之。莊公不聽,遂囚管仲與齊,齊人以管仲為相,佐齊桓公稱霸諸侯,事見史記魯周公世家,魯莊公九年即公元前六八五年所載,伯生謙。
三世: 謙公,居曲阜,因畏魯國度父之亂而不仕,謙生損。
四世: 損公,諡頃叔,居曲阜,魯文公朝為大夫,生孝叔與項叔。
五世: 孝叔公,名雍,居曲阜,魯文公朝為大夫,時適齊人鮑國奔魯,孝叔知其賢,使為家臣,事見春秋左傳魯成公十七年(公元前五七四年)所載,孝叔生愷興憚。項叔公,生悌。
六世: 恒公,居曲阜,生直興端,二子才貌如一人,莫能辨,遂號長施氏與少施氏以別之。又生 一女,名日曜英,適鄭大夫叔梁紇,即孔子之嫡母也。
七世: 直公,號長施氏。端公,號少施氏,孔子嘗日:吾食少施氏而飽,少施氏食我以禮。端生之常。
八世: 之常公,名樹德,字子恒,孔門七十二賢之一,唐開元二十七年追乘氏伯,宋高宗紹與十四年追封臨濮侯,今孔朝神主,改稱日:先賢世居袞州淄畬林,生祐、裕、昌。
九世: 祐公,字福微,為魯大夫,居曲阜,生策與程。
十世: 十世:策公,字獻君,為魯大夫,居曲阜,生果與皆。
十一世: 果公,字獻之,居曲阜,生繹與綸。皆公,生璟。
十二世: 繹公,字天恩,生讓與識,璟公,徒居諸暨苧蘿村,生女名日西施,為吳王妃。
十三世: 讓公,字孫之,好文學,為齊公子傳而得祿,徒居齊國。識公,字記之,好武學,列子雲:魯有二子,一好文,一好武是也。仕為楚軍正,徒居楚國郢都,生無忌。
十四世: 無忌公,居楚國,為楚大夫,生冷。
十五世: 冷公,生尚與臬。
十六世: 尚公,居楚國郢都,為楚大夫,生侯。
十七世: 侯公,生巨伯與巨先。
十八世: 巨伯公,居楚國郢都,為楚大夫,官廷尉,生戈與戩。巨先公,生瑟。
十九世: 戈公,生淑。戈公。居楚為楚大夫,官楚令伊,生仲與名。
二十世: 仲公,生衛與寅。
廿一世: 術公,生固鎮。寅公,生志。
廿二世: 固鎮公,為秦大儒,遇坑儒之厄,避地隴西,匿嚴氏家,易姓嚴氏,生箕、訴、員,秦失天下,三子均復施姓。
廿三世: 真公,事齊王田詹,為大夫,故日適齊,生寬。訴公:歸楚遷居沛郡,其子孫皆在夕山之陽。員公,留成隴西。
廿四世: 寬公,遷居建業,即今之南京。遠公,字流行,生壑。
廿五世: 壑公,生赫與赤。
廿六世: 赫公,生韜。
廿七世: 韜公,生鏘、鏗、鋒。
廿八世: 鏘公,生蔚。鏗公,生金與火。
廿九世: 蔚公,生蓋與濠。火公,生土與玉。
三十世: 蓋公,生?。玉公,生玄。
卅一世: ?公,字長卿,居沛郡,精易學,漢甘露年間(公元前五三年與公元前五○年),梁丘賀薦之,拜五經博士,請學於石渠閣,時張禹與彭宣二人,並傳其學,世謂施門有張彭之 學,生穗與茲。
卅二世: 穗公,字義元,為諫議大夫,生希。
卅三世: 希公,字平衛,恪守先業,孝義終身,生克與時昌。